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毫无疑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钢铁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去产能受益的有三种形式的企业:一是大型钢企,特别是在高端领域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二是需求转型的钢企及特钢企业;三是寻求转型的钢企。
钢铁企业要想发展,走扩大产能这条路显然已经走不通,钢铁企业要想存活并发展,就必须进行企业“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品种优化、质量提高”之路,将产品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发展。在产能过剩,市场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需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宽高端产品的领域,如医疗、航空、军用材料。或努力按“十二五”高附加值用钢的发展报告中提及的未来高附加值钢材来发展企业产品。
从钢铁企业将本增效,盘活存量资产以及加强费用控制向管理创新迈进,将钢铁生产工序配套得天衣无缝,各工序产能发挥到极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处于完全受控状态。建立下游用钢企业钢材加工、钢材配送于一体的“控制中心”,将钢铁企业与下游用钢企业的库存统一释放,既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物流及信息服务,又有利于上下游企业节约库存费用,提高运行效率。
借助“钢铁+互联网”概念加快推进企业发展,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为了网上交易,而是为客户服务,将自身定位为服务商。在未来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下,以大批量定制化为特征的传统制造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转型。